红色云上第七十六期 | 望百年党史——1987

2021-10-26

1月13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出《关于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通知。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接受胡耀邦辞去党中央总书记职务的请求,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共中央总书记,继续保留胡耀邦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


3月20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出版发行。增订本由原书的22篇文稿增加到44篇,其中有些是首次公布的内部谈话。全部文稿都经作者本人审定。新增文稿大大充实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3月26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草签。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4月13日,中葡两国总理分别代表各自政府正式签署了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88年1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互换批准书,联合声明正式生效。


4月13日-1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的征集和审定办法》。4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出席会议的全体委员时,进一步阐明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他说:“一国两制”也要讲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一些特殊地区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搞几十年、成百年。另一方面,也要确定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不讲两个方面,“一国两制”几十年不变就行不通了。


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介绍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标之后,邓小平指出: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6月29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改革、开放政策不但要继续下去,过去搞得不够的还要搞得更大胆一些,而且要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日程上来。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民主和法制。我们的民主和法制是相关联的。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要做这样的事,必须有安定的政治环境。在谈到民族问题时,他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10月14日,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就台湾国民党当局有限制地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一事,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指出:台湾当局采取这一措施对两岸人民的交往是有利的。并且表示:热情欢迎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保证来去自由。同时也希望台湾当局允许大陆同胞到台湾探亲。


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赵紫阳作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定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根据我国国情和邓小平的设计,报告提出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报告提出,要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分阶段地进行计划、投资、物资、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


11月2日,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选举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赵紫阳为第一副主席,杨尚昆为常务副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工作规则(试行)》等文件,决定江泽民任上海市委书记。


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关于党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会议决定:党中央机构改革方案由中央书记处组织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由国务院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