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3
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指出“1953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将“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和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中央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党和政府中是一个大问题,各级领导机关要在1953年结合整党、建党及其他工作,从处理人民来信入手,检查一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分子的情况,并向他们展开坚决的斗争。在反对坏人坏事的斗争到了一个适当阶段时,又要将好人好事加以表扬,使全党都向这些好的典型看齐,发扬正气,压倒邪气。根据中央指示,各地开展了“新三反”运动。
4月15日-23日,全国妇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四年来中国妇女运动的基本总结和今后任务报告的决议》和修改后的《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章程》,选出了全国妇联第二届执委会委员。4月25日,全国妇联召开第二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选出宋庆龄、何香凝为名誉主席,蔡畅为主席,邓颖超、李德全、许广平、史良、章蕴为副主席。
5月2日-11日,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在大会上致祝词。大会制定了工会在国家进入有计划建设时期的方针和任务,通过了《关于中国工会工作的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的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并选举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1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刘少奇为名誉主席,赖若愚为主席,刘宁一、刘长胜、朱学范为副主席。
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金城战役的胜利。从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起两次进攻作战,歼敌四万余人。6月中旬,停战谈判各项协议均已达成。但李承晚集团不接受协议,叫嚷要“单独干”,企图阻挠停战的实现。为了打击李承晚集团,实现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协同配合下,从7月13日起发动了金城战役,歼敌五万余人,收复土地一百七十八平方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至此,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利益,保卫了中国的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8月17日-9月22日,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就五年计划轮廓草案与苏联有关方面交换意见,重点是争取苏联的援助。经过会谈,公布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公报》和中苏两国外交部长《关于延长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海军基地期限的换文》。1953年4月,苏方正式向中方通报对中国“一五”计划轮廓草案的意见和建议。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41个工业项目基本确定下来。1954年10月12日,苏联又增加设计和帮助建设15个项目。至此,中苏共签订156个苏联援助我国的建设项目。
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中共中央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初步酝酿。
9月-10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议确定党的组织工作任务是:动员全党从组织上保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现;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组织,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党的战斗力。会议还讨论了干部政策、发扬党内民主和巩固党的纪律等问题。
10月26日-11月5日,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总结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讨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草案)》。
11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及干部配备方案的决定》,决定在中央人民政府下建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以加强对国家建设的集中领导。
12月31日,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写入了1954年4月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
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和宣传总路线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