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云上第四十一期 | 望百年党史——1952

2021-07-08

1月1日,毛泽东在元旦团拜会上号召:“我国全体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员一致起来,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洗干净!”4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立即限期发动群众开展“三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单位立即按限期发动群众开展斗争。


1月5日,周恩来在政协第三十四次常委会上作关于《“三反”运动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讲话,阐明了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号召全国工商业者积极参加“三反”运动。


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大中城市,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2月上旬,“五反”运动首先在各大城市展开,并很快掀起高潮。


2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三反”运动应和整党运动结合进行的指示》,要求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按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对党员进行登记、审查和处理;并对所属干部作一次深刻的考察和了解,坚决清除贪污蜕化分子,撤换那些严重的官僚主义分子和居功自傲、不求上进、消极疲塌、毫不称职的分子的领导职务,大胆地提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到各种工作的领导岗位上来。这次整党,到1954年春基本结束。


3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五反”运动中关于工商户分类处理的标准和办法》,28日,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这些文件根据“严肃与宽大相结合、改造与惩治相结合”的方针,规定了对贪污分子和违法工商业者的处理办法。根据这些规定,各级政府进行了定案处理工作。


6月6日,毛泽东在《关于民主党派工作的决定(草稿)》中批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间阶级。1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会议上就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作了讲话。他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一个特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它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要被消灭的阶级。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是团结改造的政策。在工作中应该采取坚定的、稳健的、谨慎的态度。


7月1日,新建的成渝铁路通车。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恢复和修建铁路十分重视,取得了明显的成就。1949年11月陇海铁路全线通车,1905年1月,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全线通车,1952年9月29日,新建的天兰铁路全线通车。


8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4日,政务院又发布《关于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实施办法的决定》,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问题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这个政策,既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又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10月2日,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参加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委托刘少奇就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向斯大林征求意见。20日,刘少奇给斯大林写了一封长信,对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所采取的步骤作了说明。其要点是:在中国现实的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已经占居明显的优势,这是中国有可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预计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在公私经济比重中私人工业将不到百分之十,而且大体都要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成品。到那时,可以将这一部分私人工业收归国家经营。至于国有化的时机及具体方式,还要看将来的情形来决定。在农业中,准备在今后十年至十五年内将中国多数农民组织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集体农场内。估计改造手工业和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时间可能需要更长。这封信反映了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中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10月25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安子文、廖鲁言关于结束“三反”和“五反”运动的两个报告,“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这个运动,打击了资产阶级的违法活动,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并在清除旧社会污毒方面,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在运动高潮中曾经发生的斗争扩大化和逼供信的现象,在定案处理过程中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