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云上第六十四期 | 望百年党史——1975

2021-09-07

1月5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发出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任命张春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月8日-10日,中国共产党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会议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李德生关于免除他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


1月13日-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三届人大提出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即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大会通过了宪法,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选出了以朱德为委员长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任命了周恩来为总理、邓小平等为副总理的国务院组成人员,挫败了“四人帮”的组阁阴谋。2月1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第一副总理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毛泽东圈阅了此报告。之后,邓小平实际上开始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


2月4日,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总发电能力为122.5万千瓦,一年能发电57亿度。  


2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将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发到全国。22日,《人民日报》发表由张春桥、姚文元主持,以断章取义手法选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要求在全国开展所谓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


4月23日,毛泽东批评了江青等人大反“经验主义”的错误,指出:“提法似应提反对修正主义,包括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5月8日-29日,中央召开钢铁工业座谈会,邓小平讲话强调:把钢铁生产搞上去,最重要的还是必须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坚决同派性作斗争,认真落实政策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他针对“四人帮”只讲毛泽东要求的“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却不提毛泽东关于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两条指示的情况,说毛泽东的这三项指示就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纲。


6月16日-8月11日,国务院召开计划工作务虚会,研究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会议认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是乱和散,必须狠抓整顿,强调集中。会议提出了要整顿软、懒、散的领导班子,要建立各项生产管理制度等意见。


8月18日,邓小平等参加国务院关于整顿工业问题的讨论。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就工业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意见。随后,形成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草稿(简称《工业二十条》)。


9月26日,邓小平等听取胡耀邦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的说明。《汇报提纲》明确肯定建国以来科技战线上成绩是主要的,绝大多数科技人员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指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科研要走在前面,推动生产向前发展”。还强调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邓小平肯定了《汇报提纲》所提的观点和措施,说:科学研究是一件大事。“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指出:要选党性好、组织能力强的人搞后勤,给科技人员创造好科研工作的条件。邓小平还强调要办好教育,指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拉住了。”


11月2日,毛泽东在听取毛远新几次歪曲情况、攻击邓小平的汇报后说:“有两种态度: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9月底到11月初,作为毛泽东的联络员的毛远新几次向毛泽东汇报说:“对文化大革命,有股风,似乎比七二年批极左还凶些。”“担心中央,怕出反复。”“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提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三项指示为纲”,“其实只剩下一项指示,即生产搞上去了。”毛远新的上述看法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毛泽东在谈到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时,认为是“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错误”,“文化大革命犯了两个错误,一、打倒一切,二、全面内战”。他说:“总的看法:基本正确,有所不足。”此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政治局部分委员几次开会,对邓小平作了错误的批评,并且停止了他的大部分工作,让他“专管外事”。


11月26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于12月2日安全返回地面。它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地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在宇航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