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6
1月11日-22日,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讨论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会议前后,毛泽东集中中央和地方许多领导人的意见,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这个文件着重强调“不断革命”的思想,并提出要“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
毛泽东在会上再次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说反冒进使六亿人民泄了气,是方针性错误。这次南宁会议大批反冒进的结果,使党内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有些地区和部门开始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跃进”计划。
3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开展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指示》,强调要采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开现场会议和展览会等形式,“揭露和批判浪费、保守的现象和它们的危害性”。并说这是一个“生产大跃进和文化大跃进的运动”,抓紧这个运动,“就可以用同样的人数和同样的财力、物力,办出比原定计划多百分之几十以至数以倍计的事业”。
4月,北京大学开始批判该校校长马寅初。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马寅初根据他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发言内容而写成的《新人口论》一文,呼吁要重视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4月以来,首先在北大采用大字报、辩论会等方式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及其整个学术思想、政治观点进行错误的批判。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中,其他高等院校和一些报刊也发表大量文章,对马寅初进行公开的指名批判。
1959年12月,马寅初在《新建设》上发表《重申我的请求》一文,表示要坚持真理,“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此时,康生断言,马寅初的问题已经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右派向党进攻的政治问题。他下令“要像批帝国主义分子艾奇逊那样批判马寅初”。于是,对马寅初的批判更加升级。1960年,撤销了马寅初担任的北大校长职务。
5月5日-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次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正式改变八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正确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会上,浙江、甘肃、安徽、云南、广西、青海、河北、广东、新疆、河南、山东等省和自治区的代表在大会发言中,报告了本地区党组织在整风运动中,同党内的所谓“右派分子”、“地方主义分子”、“民族主义分子”以及“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作斗争的经过。许多地方的重要领导干部被宣布为“右派集团”、“右倾集团”或“反党集团”。
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争取在十五年,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毛泽东在会上讲话,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会后,在全国各条战线上,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
6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红旗》杂志第一期发表毛泽东4月15日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文章认为“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文章对中国的贫穷落后作了片面性的解释,忽视了它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困难的一面,说:“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6月22日,毛泽东转发冶金部党组《关于产钢计划的报告》。报告说:华东区提出争取明年华东区钢的生产能力达八百万吨。各大协作区也分别召开冶金工业规划会议,研究各区明年及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根据各协作区会议情况来看,“明年钢的产量可以超过三千万吨,而1962年的生产水平则将可能争取达到八九千万吨以上。”报告转发后,工业上的高指标、浮夸风日益泛滥。
8月17日-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讨论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当前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商业工作等问题。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宣布1958年要生产钢1070万吨,即比上年钢产量翻一番。会议还讨论和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
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将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并说“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会后,在全国很快形成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9月13日-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文艺创作座谈会。会议提出“创作和批评都必须发动群众,依靠全党全民办文艺。”与会者表示要像生产1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都争取“大跃进”,放“卫星”。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又脱离实际地提出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
11月2日-10日,毛泽东在郑州召集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大区负责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会前,毛泽东视察河北、河南等省的一些农村,发现在人民公社问题上存在许多混乱现象,开始对当时已经认识到的错误着手纠正。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在完全肯定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前提下,指出必须划清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界限,并批驳了陈伯达等要求在现阶段就废除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的错误主张,指出这种主张实质上是要剥夺农民。
毛泽东又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我们不能避开一切有积极意义的诸如商品、价值法则等经济范畴,而必须使用它们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是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一个国家,商品生产不是要消灭,而是要大大发展。
会议规定要实行劳逸结合,既抓生产又抓生活的方针。会议期间,毛泽东还给县以上各级党委委员写了一封《关于读书的建议》的信,建议他们认真阅读斯大林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
11月21日-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武昌先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1月21日至27日)和八届六中全会(11月28日至12月10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第一次郑州会议起草的文件和1959年计划草案。八届六中全会主要讨论和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决议指出:不应当无根据地宣布农村人民公社“立即实行全民所有制”,甚至“立即进入共产主义”,那样做,“将大大降低共产主义在人民心目中的标准,使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受到歪曲和庸俗化,助长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倾向”。
决议着重指出: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仍应保留按劳分配制度,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全会强调,既要有冲天的干劲,又要有科学分析的精神,并初步降低了8月北戴河会议所确定的1959年工业生产的高指标。全会还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建议。
1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适应人民公社化的形势改进农村财政贸易管理体制的决定》。决定说:“农村财政贸易体制应当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针,实行机构下放、计划统一、财政包干的办法,也就是实行‘两放、三统、一包’的办法。”“所谓两放,就是下放人员,下放资产。”“所谓三统,就是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流动资金管理”。“所谓一包,就是包财政任务”。实际上,既统不起来,也包不了,结果造成资金、物资分散,引起农村商品流通和经营管理上的严重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