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云上第四十六期 | 望百年党史——1957

2021-07-24

1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的通知》。中央政治局决定,由陈云、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黄克诚五同志组成五人小组,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陈云任组长。


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地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调节,不断得到解决。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3月6日-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有党外人士参加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和讨论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2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着重讲了知识分子问题、准备整风问题和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问题,强调要继续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指出,领导我们的国家应该采取“放”的方针,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他明确宣布:整风先在党内整,党外人士自愿参加,批评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克服错误,造成自由批评的环境和习惯。整风方法,像延安那样,研究文件,批评错误,小小民主,和风细雨,治病救人,反对一棍子打死人的方法。


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5月1日,《人民日报》公布中共中央的整风指示。随即,中央还作出并发表《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


5月8日-6月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了13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5月15日至6月8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第八办公室联合召开了25次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欢迎大家“鸣”“放”。广大群众和爱国人士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大量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与此同时,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


5月14日-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报导当前党外人士对党政各方面工作的批评的指示》,要求各地的报纸继续充分报道党外人士的言论,“特别是对于右倾分子、反共分子的言论,必须原样地、不加粉饰地报导出来,使群众明了他们的面目,这对于教育群众、教育中间分子,有很大的好处。”16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对待党外人士批评的指示》指出:要求暂时不要批驳,使右翼分子暴露其反动面目,而各级党组织要“好好掌握形势,设法团结多数中间力量,逐步孤立右派,争取胜利”。


5月15日-2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京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通过了新的团章。25日,毛泽东在接见大会代表时针对右派分子的进攻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他号召青年们“团结起来,坚决地勇敢地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并强调指出:“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是完全错误的。”


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指示要求各省市级机关、高等学校和各级党报都要积极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指示认为:“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由于党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越来越严重,导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不幸的后果。



6月26日-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和讨论周恩来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先念所作《关于1956年国家决算和1957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薄一波所作《关于1956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结果和1957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通过1957年度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这次会议是在反右派斗争进入高潮的时候召开的,在大会报告、发言和小组讨论,充满反击右派的气氛。《人民日报》社论称这次大会是“反右派斗争的一次伟大胜利”。


9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在农业合作社内部贯彻执行互利政策的指示》。指示要求继续进行整社工作,主要是整顿干部作风,调整社队组织,统筹安排社员的劳动和收入,改善生产管理。.


9月20日-10月9日,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着重讨论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具体部署等问题。会议开始时,毛泽东提出,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仍应回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提法。毛泽东在大会最后的讲话中断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样就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的估计。讲话还对党中央在1956年采取的纠正冒进倾向的正确方针提出了批评。这就开始背离党的八大的正确路线,为“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审定的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伟大纲领》的社论,在党中央机关报上提出了“跃进”的口号。1957年末至1958年初在农村掀起的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11月2日-21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中国要在十五年左右,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同年12月2日,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向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致祝词时,宣布了十五年赶超英国的口号。



12月16日,朱德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上作题为《发展手工业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讲话,指出:“手工业不仅过去和现在,而且在今后长时期中,都将是国营工业不可缺少的助手。”除个别情况外,“不应当把手工业合作社转变为国营企业”。